首页 新闻资讯 文献解读 FAERS数据库大显神威:Tislelizumab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揭示潜在风险与机遇

FAERS数据库大显神威:Tislelizumab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揭示潜在风险与机遇

 
79    2025-08-20 09:01:09   

导读

2025年发表于《Frontiers in Immunology》的一项研究,通过挖掘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(FAERS)数据库,首次对新型PD-1抑制剂Tislelizumab的上市后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。研究整合2024年全年2,075例用药报告,采用先进的不成比例分析方法,不仅验证了药物说明书已知风险,更揭示出掌跖红肿综合征、免疫介导性膀胱炎和肾囊肿等未记载不良反应,同时证实其免疫相关不良事件(irAEs)风险显著低于同类药物。这项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关键证据,也凸显了公共数据库在药物警戒中的巨大潜力。

研究背景:免疫治疗安全性的迫切需求

Tislelizumab是一种高亲和力抗PD-1单克隆抗体,2024年3月获FDA批准用于食管癌和胃癌治疗。其解离速率较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分别慢50倍和100倍,在多项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抗肿瘤活性(如RATIONALE-303研究)。然而,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s)普遍存在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(irAEs)可能引发器官损伤,而临床试验因样本量有限难以全面捕捉罕见不良反应。

技术价值聚焦: FAERS作为全球最大的药物警戒数据库,整合了自发上报的全球药物不良事件信息。本研究通过其海量真实世界数据,克服了传统临床试验的样本量限制,为全面评估Tislelizumab安全性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平台。

研究设计:数据库挖掘方法学创新

研究采用2024年1-4季度FAERS数据,经严格去重和标准化处理(MedDRA v27.1术语集),最终纳入2,075例以Tislelizumab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,覆盖3,795条不良事件记录。核心分析方法包括:

  • 不成比例分析: 综合使用报告比值比(ROR)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(BCPNN)两种算法,双标准验证信号显著性(需同时满足ROR-95%CI下限>1且IC-IC025>0)。

  • 时间分析: 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及累积发生率。

  • 混杂控制: 对顺铂、奥沙利铂等5种常见联用药物进行敏感性分析。

图1: Tislelizumab不良事件分析流程图,从FAERS原始数据筛选到最终纳入分析的技术流程(DEMO文件初筛→去重→药物关联性判定→分层分析)。

研究结果:安全信号的全景透视

1. 人群基本特征

99.99%报告来自中国,99.6%由医疗专业人员提交。主要适应症为肺癌(29.2%)、食管癌(9%)、肝癌(7.1%)。31.2%报告导致住院,0.8%导致死亡(表1)。

表1: 汇总报告来源国家、上报者类型、给药途径、适应症分布及临床结局等关键信息。(汇总自原文表1)

特征

病例数

比例(%)

报告国家(中国)

2,073

99.99%

医疗专业人员上报

2,066

99.6%

主要适应症(肺癌)

605

29.2%

导致住院

647

31.2%

导致死亡

18

0.8%

2. 新发与已知安全信号

在97个显著信号(涉及15个系统器官分类)中:

  • 已知信号验证: 骨髓抑制(ROR=245.25)、肝功能异常(ROR=46.34)、瘙痒(ROR=4.02)、剥脱性皮炎(ROR=88.43)与说明书一致。

  • 未记载信号: 掌跖红肿综合征(ROR=4.60)、免疫介导性膀胱炎(ROR=246.09)、肾囊肿(ROR=7.75)为首次大样本报道。

图3: Tislelizumab在PT水平的不良事件信号强度。以森林图形式展示各首选术语(PT)的ROR值及置信区间,直观比较信号强度。

3.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(irAEs)特征

在726例irAEs中,皮肤毒性(ROR=2.61)、肝炎(ROR=4.36)、内分泌毒性(ROR=5.01)信号最强。关键发现:Tislelizumab的总体irAEs信号强度(ROR=1.69)显著低于其他ICIs(如纳武利尤单抗ROR=2.21,伊匹木单抗ROR=3.01)(图4)。

图4:Tislelizumab相关irAE信号。 柱状图对比不同类别irAEs的ROR值,突出皮肤、肝脏和内分泌毒性信号。

4. 时间分布规律

82.9%不良事件发生在用药后30天内。中位发生时间:所有AE为11天(IQR:6-24),irAE为21天(IQR:6-50.5)。Weibull分布分析显示二者均呈“早期失效模式”(表4)。

事件类型

中位发生时间(天)

Weibull形状参数(β)

失效模式

所有AE

11 (IQR:6-24)

0.679

早期失效

irAE

21 (IQR:6-50.5)

0.655

早期失效

表4: Tislelizumab相关AE及irAE的Weibull分布分析。表中包含中位发生时间、尺度参数(α)、形状参数(β)及失效模式类型。

图6: Tislelizumab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曲线。Kaplan-Meier曲线展示随时间推移的AE和irAE累积发生率,Log-rank检验P<0.0001。

研究结论:临床决策的新依据

本研究通过FAERS大数据系统验证了Tislelizumab的三类关键安全性特征:

  1. 确认骨髓抑制、肝毒性等说明书记载风险,并发现掌跖红肿综合征、免疫介导性膀胱炎和肾囊肿三个潜在新信号;

  2. 明确84.9%不良事件发生于治疗首月,提示早期监测窗口期;

  3. 证实其irAEs风险显著低于主流PD-1/PD-L1及CTLA-4抑制剂(ROR低30%-65%)。

这些发现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指导:对于irAEs高风险人群(如既往免疫治疗不耐受者),Tislelizumab可能是更优选择;而新发现的泌尿系统信号提示需加强治疗期间尿常规及影像学监测。

数据库挖掘的科研价值:低成本高效益的研究范式

本研究凸显了FAERS等公共数据库在药物安全性研究中的四大优势:

优势维度

本研究实现路径

科学价值

时效突破

利用现存2024全年数据

将上市后安全性评价周期缩短至1年

成本控制

省去现场调查环节

节约百万级科研经费

混杂控制

多变量分层+敏感性分析

有效识别药物特异性信号

罕见事件捕获

全球自发报告整合

检出率<0.1%的罕见不良事件

这种模式特别适合:①预算有限但需大样本验证的课题;②需要快速评价新药安全性的监管需求;③跨区域药物不良反应比较研究。随着各国药监机构开放更多数据库资源,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药物警戒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空间。

参考文献

Li C, et al. Post-marketing safety concerns with Tislelizumab: a disproportionality analysis of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. Front Immunol. 2025;16:1596842. doi:10.3389/fimmu.2025.1596842